断舍离,开启了一场人与物的对话
发布日期:2015-07-31浏览:2639
断舍离,开启了一场人与物的对话
缕清人与物的关系,扔掉那你早已厌倦却又迟迟没有抛却的东西,掌控自己的生命,决断自己的人生,卸下一切负面的物件及其背后的记忆,清除不需要、不合适和不舒服,用最简单和清爽的自己,轻装上阵,全然去拥抱崭新的生活。这是我曾为独自开发的《断舍离自我管理艺术》课程简介写下的一段话。
如何缕清人与物的关系呢?物品在此时、当下,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---是为舍,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,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,就不该怀着“说不定将来还有一天能用得上”的心情,保存保管收纳它,而是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,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。换句话说,舍是人与物的关系终止。关系终止有主动和被动终止2种,主动终止如上述,被动终止,如物品丢失、意外或消失等等。主动终止:借告别物品来整理内心混沌;被动终止:借放下心中执念来告别物品;舍的目的是把关系终止物品的识别出来,考验是你的选择力。舍的焦点要放在当下上。同时舍是要心怀感恩,送出去的物品,如使用过要表示“谢谢!“;没有使用过要说“对不起!”。
而断,物品要用才有价值。要觉察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,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,多余物品的流通。断,我们可以用关系中断来形容,控制自己不与物发生关系,焦点应放在我要用上(我要用而不是物品能用,以我为主),断的目的是你要把视线放在我要用物品的专注能力上,考验你的自控力。中断有完全中断和不完全中断之分,对于完全中断我们要学会冲动控制,对于不完全中断要延迟满足。我的方法是等待10分钟,10分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脑处理奖励的方式,获得即时满足感之前等待10分钟,大脑就会把它看成未来的奖励。让您有从容思考的时间,而不是为了即时满足做出匆忙的决定。我们可以把蕃茄钟定时10分钟,在这期间,我们反复问自己“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它”,“它真的适合我吗”?铃声响起,您做个选择。
何谓离,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,才能展现美感。不断地重复拷问物品,也拷问自己的“断”与“舍”,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,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的少量物品,能够各得其所,物品仿佛是回归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一般的离开。
一旦开始施行断舍离,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就能慢慢融洽起来,就能不断提升自我肯定感。要知道,并不是只有在看不见的世界里、在精神世界里才可以做自我探索,那些其实只不过是通过肉眼看得见的世界里的行动而得来的附赠品。
什么叫断舍离?用四个字来概括:借境练心。整理看得见的空间,提升看不见的心灵。也就是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,同时也整理自己,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。
在对话中我们需要用到的三种技巧是倾听、探询和表达。
倾听中有三个层次,内在倾听、专注倾听和整体倾听。在内在倾听中我们焦点在自己身上,去觉察处在当下物品中你的感受,“这是我需要的东西吗?,我要带它回家吗?”,“如果我扔了它会什么样结局,不扔的是理由”,“家里有垃圾吗?”。当你把倾听聚焦在物品上,试图去感受物品目前的状态。“物品处于恰当位置吗?展现出美感了吗?”,“物品在此时、当下,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了吗?”,“物品是我要用,还是仅仅能用?”。观察、表达观察结果,并进行类比、比喻,与同一情境下的其他想法与模式联系起来,发掘出自身未曾意识的问题,更坚定你的行动和改变。“我注意到物品与我内心是相通,折射出我的爱好与审美,哪些方面我还能做的更好吗?”,“我真的做到把自我的欲望降到最低,人生没有任何的限制了吗?。”
开启我们的探询,探询的要求是有真正的好奇心。其实你不是真的执著于某件事物而是执著于一个思想;你停止在事物中寻找你自己的时候,那个对事物的执著自然而然会消失。
表达,分享你的想法。把对断舍离感悟实践,所思所想分享给更多人。
心境简单了就有心思经营生活,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享受人生。
缕清人与物的关系,扔掉那你早已厌倦却又迟迟没有抛却的东西,掌控自己的生命,决断自己的人生,卸下一切负面的物件及其背后的记忆,清除不需要、不合适和不舒服,用最简单和清爽的自己,轻装上阵,全然去拥抱崭新的生活。这是我曾为独自开发的《断舍离自我管理艺术》课程简介写下的一段话。
如何缕清人与物的关系呢?物品在此时、当下,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---是为舍,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,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,就不该怀着“说不定将来还有一天能用得上”的心情,保存保管收纳它,而是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,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。换句话说,舍是人与物的关系终止。关系终止有主动和被动终止2种,主动终止如上述,被动终止,如物品丢失、意外或消失等等。主动终止:借告别物品来整理内心混沌;被动终止:借放下心中执念来告别物品;舍的目的是把关系终止物品的识别出来,考验是你的选择力。舍的焦点要放在当下上。同时舍是要心怀感恩,送出去的物品,如使用过要表示“谢谢!“;没有使用过要说“对不起!”。
而断,物品要用才有价值。要觉察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,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,多余物品的流通。断,我们可以用关系中断来形容,控制自己不与物发生关系,焦点应放在我要用上(我要用而不是物品能用,以我为主),断的目的是你要把视线放在我要用物品的专注能力上,考验你的自控力。中断有完全中断和不完全中断之分,对于完全中断我们要学会冲动控制,对于不完全中断要延迟满足。我的方法是等待10分钟,10分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脑处理奖励的方式,获得即时满足感之前等待10分钟,大脑就会把它看成未来的奖励。让您有从容思考的时间,而不是为了即时满足做出匆忙的决定。我们可以把蕃茄钟定时10分钟,在这期间,我们反复问自己“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它”,“它真的适合我吗”?铃声响起,您做个选择。
何谓离,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,才能展现美感。不断地重复拷问物品,也拷问自己的“断”与“舍”,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,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的少量物品,能够各得其所,物品仿佛是回归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一般的离开。
一旦开始施行断舍离,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就能慢慢融洽起来,就能不断提升自我肯定感。要知道,并不是只有在看不见的世界里、在精神世界里才可以做自我探索,那些其实只不过是通过肉眼看得见的世界里的行动而得来的附赠品。
什么叫断舍离?用四个字来概括:借境练心。整理看得见的空间,提升看不见的心灵。也就是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,同时也整理自己,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。
在对话中我们需要用到的三种技巧是倾听、探询和表达。
倾听中有三个层次,内在倾听、专注倾听和整体倾听。在内在倾听中我们焦点在自己身上,去觉察处在当下物品中你的感受,“这是我需要的东西吗?,我要带它回家吗?”,“如果我扔了它会什么样结局,不扔的是理由”,“家里有垃圾吗?”。当你把倾听聚焦在物品上,试图去感受物品目前的状态。“物品处于恰当位置吗?展现出美感了吗?”,“物品在此时、当下,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了吗?”,“物品是我要用,还是仅仅能用?”。观察、表达观察结果,并进行类比、比喻,与同一情境下的其他想法与模式联系起来,发掘出自身未曾意识的问题,更坚定你的行动和改变。“我注意到物品与我内心是相通,折射出我的爱好与审美,哪些方面我还能做的更好吗?”,“我真的做到把自我的欲望降到最低,人生没有任何的限制了吗?。”
开启我们的探询,探询的要求是有真正的好奇心。其实你不是真的执著于某件事物而是执著于一个思想;你停止在事物中寻找你自己的时候,那个对事物的执著自然而然会消失。
表达,分享你的想法。把对断舍离感悟实践,所思所想分享给更多人。
心境简单了就有心思经营生活,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享受人生。